汉盛茶道

当前位置: 汉盛茶道 > 品牌故事 > 文章页

文化需要“熬一熬”

时间:2025-03-13 03:32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90 次
其独立性和非商业性,是为了保证“熬吧”文化主题的大方向不会在各种因素如政治、商业等的影响下发生偏离。所以,读书会是纯粹的公益性、社会性活动,我们经营它是不计回报的。在熬吧的经营中,与商业性的经营如餐饮是严格分开的。读书会请来的嘉宾都是不计回报的,只是我们“熬吧”象征性地为其提供路费和住宿等必要开支。

——长沙主题文化会所“熬吧”总经理柳中谦访谈录

以“推广优质阅读”为己任的“熬吧”

以“推广优质阅读”为己任的“熬吧”

本报驻湖南记者 王 伟 实习记者 杨砚池 曹萍波

在以会玩出名的星城长沙,商人身份的柳中谦却经营着一个以“推广优质阅读”为己任的熬吧读书会。自2010年4月成立以来,“熬吧”已主办各类读书沙龙50余次,集茶道、读书、棋道、论坛于一体的品牌文化会所“熬吧”,已渐渐成为中南地区的文化地标之一。

柳中谦,《黎明前的暗战》、《毛泽东遗物的故事》等影视剧制片人,湖南缘润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熬吧文化主题会所总经理。

记者:提到沙龙,我就想到文学作品中那些西方贵族间的聚会,您印象中的文化沙龙应该是什么样的?

柳中谦:我从来认为,当代的沙龙应该是一个公共性的平台,不喜欢那种古典欧洲贵族式的沙龙。

就拿我们的湖湘文化来说,它是在湖南这块热土上产生的文化,但对湖湘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不仅有湖南人,更多的是外地人,是各界人士在湖南这里交流、切磋,进行思想的碰撞,才形成了现今的湖湘文化。同样的,“熬吧”也是一个交流的地域性平台,以开放的态度包容各界文化巨子,邀请大江南北的有识之士,为他们来湖南传道提供方便,点燃湖南的思想莽原。除此之外,“熬吧”也为长沙的一些文化活动免费提供场地,像前两个月的围棋赛,就是在我们“熬吧”免费举行。

“熬吧”所扮演的,就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平台。

记者:怎样才算是有品质的文化沙龙呢?

柳中谦:我认为,文化沙龙必须保证其公共性、独立性和非商业性,这样才能保证文化沙龙的文化味。目前“熬吧”也是这么经营的。

公共性,就是必须是面向大众、由大众参与、讲大众关心的话题。这是与古典沙龙最大的不同。这也是我们“熬吧”文化沙龙具有生命力的真正原因所在。“熬吧”目前的读书会,主题都是一些与大众生活很接近的,如最近几次的“谈长沙历史建筑文物现状与保护”“我们来听长沙潮宗街那段千年城墙的故事”就是紧跟时事,由长沙最近出土的古城墙保护问题引发开来,引导参与会员影响身边的人,关注长沙的文物保护工作。

其独立性和非商业性,是为了保证“熬吧”文化主题的大方向不会在各种因素如政治、商业等的影响下发生偏离。所以,读书会是纯粹的公益性、社会性活动,我们经营它是不计回报的。在熬吧的经营中,与商业性的经营如餐饮是严格分开的。读书会请来的嘉宾都是不计回报的,只是我们“熬吧”象征性地为其提供路费和住宿等必要开支。像我们的会长韩少功,就是免费任职,他之所以接受会长这个职务,也是对我们“熬吧”的认可和支持,也正是在这些朋友们的认可和支持下,“熬吧”才可以一直“熬”到现在,“熬”出了些许影响。

自2006年成立以来,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的影响范围主要是湖南地区。港台的一些文化名人也曾慕名而来为“熬吧”献力。如知名作家九把刀就是主动找来做讲座的,那次活动非常成功,九把刀的书签售一空,现场气氛相当好。也正是有了像九把刀一样的文化圈朋友们的支持,“熬吧”才能坚持到现在,并执著地耕种着长沙的文化田。

记者:“熬吧”的文化主题沙龙目前已经在文化圈内形成了一定影响,这些沙龙需要很多的人力、财力投入,是否有收益回报,或者考虑的是长远的社会效益?

柳中谦:更多的是精神层次、文化层次上的效益。商业性的经营目前“熬吧”也有,但主要是为了维持平衡。说实话,就目前来说,这些商业性经营项目并没有多少利润,现在用来投入在读书会上的成本有几十万,而每年维持“熬吧”的正常运转的费用更是高达上百万,这还不包括水电费和租金等。

举例来说,“熬吧”里的不少花草石头,都是从湖北神农架运过来的,为了保证“熬吧”的文化氛围,营造出庄重、高雅的环境,有些成本是必须付出的。“熬吧”进门后,黄永玉题写的牌匾后是一幅取自周敦颐《爱莲说》的爱莲图;在大堂和过道上,悬挂有彭浚、黄兴、曾国藩的手迹;墙壁上隐约能看到岳麓山和毛泽东故居,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地图。“熬吧”里的每一个装饰,都是为了让这里的文化味更浓。

商业性的项目,如餐饮,一杯茶要60多元,一盘菜要上百元,这样的消费水平参加读书沙龙的一般会员是消费不起的,所以这些商业性项目是针对高端消费者的,这样就与读书沙龙分开了,保证了读书沙龙的纯粹性。但目前,收支平衡还是个很遥远的事,每年这上面投入了上百万元,收回来的利润,连投入的零头都不到。所以,我们做“熬吧”是完全非商业性的。各方公认我们干的是一件费力又费钱的事情。不过在我看来,做文化必须有耐心、放长线,出这些力、这些钱,是值得的。

记者:既然熬吧读书会的运营成本如此之大,还没实现收支平衡,那么目前“熬吧”管理层是什么态度呢?

柳中谦:在经济上,费用多、压力大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收支平衡就目前这种状况很难做到。如果要实现收支平衡,进行商业化远营,就可能会让“熬吧”变味,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虽然在细节上我们领导层有些分歧,但在大方向上,我们都是一致的。坚持沙龙的公共性、独立性和非商业性,是不会变的。

记者:“熬吧”下一步的经营计划会怎样走呢?

柳中谦:就目前来说,有商业计划、构想和草图,比如将“熬吧”的刊物《艺文志》出版。但一直只是在考虑、权衡,并没有付诸实践,因为有很多因素制约着。

每一笔投入动辄上百万元,而且“熬吧”好不容易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如果因为决策失误把文化沙龙的名声搞坏了,会被大家指责的。更重要的是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对大家对长沙的文化都不好交代。“熬吧”这个事,是否开始做,我们可以选择,但怎么走,什么时候结束,就由不得我们了。现在希望,在我们趟着水过河为大家走出第一步后,通过政府认同、媒体关注,唤起更多对文化抱有热爱之心的人与我们一起来做文化沙龙,做长沙的文化。

文化是个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我们“熬一熬”,未来就能过得更好,更有质量。那么,我们就“熬一熬”吧。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30 18:04 最后登录:2025-04-30 18: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