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盛茶道

当前位置: 汉盛茶道 > 每日动态 > 文章页

那茶香 载着非遗传承的初心和匠心

时间:2025-04-30 16:00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0 次
那茶香 载着非遗传承的初心和匠心,主流媒体,山西门户。山西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审核批准,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山西省重点新闻网站。山西新闻网以“立足山西、传播山西、服务网友”为职责,走全媒体、多终端的发展道路,被中国互联网协会列为“全国百强网站”之一”。

  4月22日下午,太原市乾和祥茶庄博物馆,迎泽区与杏花岭区侨联联合举办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中,书友传阅山西晚报《茉莉香飘三十年——太原乾和祥茶庄坚守“20元一斤老味道”的故事》报道。 山西晚报记者赵晋燕摄


  4月22日下午,太原市乾和祥茶庄博物馆里,书香与茶香交织,迎泽区与杏花岭区侨联联合举办的世界读书日“书香世界阅读致远”读书分享会正在举行。四五十位书友齐聚一起,品香茗、听民歌,了解《红楼梦》与山西、观看《赵氏孤儿》。同时,传阅《山西晚报》,感受《茉莉香飘三十年——太原乾和祥茶庄坚守“20元一斤老味道”的故事》的情意,体味乾和祥百年茉莉花茶融萃(拼配)非遗技艺的温度。
  看到《山西晚报》21日、22日刊发的报道,书友们热议茶庄“20元一斤老味道”的坚守。李女士感慨道:“乾和祥这份对老茶客的关怀,正是晋商义在利先的写照。”马先生抚报追忆:“我打小就跟着父亲来买茶,这味道是年轻时的记忆,《山西晚报》说出了我想说的话。”老茶客赵杰师傅说:“山西不产茶,但是乾和祥的拼配技艺让茶叶有了‘晋味道’”。
  斗型包装技艺被认定为太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乾和祥茶庄2011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13年斗形包装技艺获评太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乾和祥茉莉花茶融萃(拼配)技艺”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起申报“非遗”的过程,乾和祥茶庄经理张俐丽兴致勃勃。
  她介绍,2013年,迎泽区工作人员发来市级非遗技艺的表格让填报,乾和祥申报了茶叶的斗型包装,底部方方正正,上部隆起饱满,四面平整,棱角分明,不需一根绳子,不需要捆绑,包装不散。
  没想到,第一轮没有入选。她不甘心,找到专家评委争取,“给我一分钟时间”,张俐丽一边解释着斗型包装的特点,不捆绳也不会散,同时把装好的茶包往地上一摔,纸包稳当当地弹了两下立住了。评委顿时惊了,双手一拍:“咋不早说了”——原来从填表内容上看,误会成了普通纸包装。斗型包装技艺获评太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小插曲,她讲给区里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
  “那包在里面的茶叶有没有技艺?”对方问。
  张俐丽回答:“茶叶是拼配的”。
  工作人员精神一振,拼配技艺——这是太原茶的精髓啊,当即让她尽快整理好文字材料,申报非遗。
  这个提醒也让张俐丽瞬间意识到,传承了百年的乾和祥茉莉花茶融萃(拼配)技艺的“含金量”,其实比斗型包装还要大。
  茉莉花茶融萃(拼配)技艺被认定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俐丽从事茶叶工作是在1979年,那一年她进入太原供销合作社果品茶叶副食公司。让她感到庆幸的是,她遇到了1954年公私合营时中国茶叶总公司天津分公司的老技师们,他们被天津分公司派到太原的茶叶站点工作。机会难得,21岁的张俐丽想跟天津老技师学,但不够条件,她就跟在老技师们的徒弟小师傅们身后。有小师傅看着她用心,主动借给她一本茶叶方面的工具书。
  这下可把张俐丽乐坏了,茶知识的书当时根本买不到,况且人家还要用,她抓紧时间直接就把整本书都抄了下来。
  沉醉学茶的她惊喜地发现,自己天生味觉嗅觉灵敏,记忆力又好,做茶是“天选”职业。
  所以,入了茶行,张俐丽就潜心钻研茶叶拼配技艺。拼配是一门技术活,尤其考验拼配师对比例的把控,对不同茶坯的原料来源、品质、拼配比例、特性都要心中有数。
  到了乾和祥茶庄,她开始挖掘老字号百年长青的密码。拜乾和祥茶庄老师傅、退休职工朱凤英为师,学习茉莉花茶融萃(拼配)技艺,老字号的茉莉花茶古法拼配一点点被她挖掘了出来,原来乾和祥拼配古法和她所学一脉相承。
  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需要详实的文字报告,而乾和祥的拼配技艺从来没有文字的记载,靠的是老师傅口口相传和零落的图纸。张俐丽感到,用文字完整客观地记录下来,就是一代代乾和祥师傅留给她的任务。
  为了不被打扰,她找了家宾馆房间,把所有能找到的资料汇总在一起,撰写拼配技艺。2014年,“乾和祥茉莉花茶融萃(拼配)技艺”获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俐丽是该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乾和祥茉莉花茶融萃(拼配)技艺流程,先后要经过九道严格规范的工序,包括成品茉莉花茶(原茶)选料、单样感观审评、采成品小样、小样拼配、成品小样审评、做单、成品拼配、采成品大样审评和包装等。
  拼配师靠眼睛观看,手触摸,感觉茶叶的形状、色泽、整碎、净度,靠嗅觉、味觉、观看和触摸的感觉,感知茶叶的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
  拼配其实是个技术活,绝不是简单的混合,更不可能速成之功。需要评茶师具有丰富茶叶经验、灵敏的感官,以及熟练的技巧和对中国茶叶文化的理解,甚至还要有技艺传承人对茶道的执著、天赋、敬业。
  拼配茶需要掌握所有原料茶的特点,包括季节、产地、茶树品种等,灵活制定不同的拼配方案。在茶叶拼配时,还要对目标成品茶的品质口味心里有数。
  更重要的是,太原自来水水质偏硬、碱性大,历代的乾和祥老师傅们反复拼配、萃香,让乾和祥的茉莉花茶成为适配太原水质、专属太原人口感的“口粮茶”。老茶客都知道,“乾和祥的茶,用咱太原的自来水沏才对味儿”。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乾和祥传承百年的非遗技艺,正是把寻常百姓家的日常,泡成了比岁月更绵长的回甘。

山西晚报记者 赵晋燕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30 20:04 最后登录:2025-04-30 20: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