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北部的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更是世界有名的茶山。 南北朝时,武夷山岩茶已开始有名气。唐代散文家孙樵曾提到过一种产自“建阳(武夷山南麓)丹山碧水之乡”的茶,名为“晚甘侯”。“晚甘侯”被认为是武夷山岩茶最早的称呼之一。 离武夷山不远的建溪凤凰山(今建瓯)在宋代专门建造了生产“建茶”的官焙,用以生产龙凤饼茶,其中凤凰山麓北苑贡茶最为出名。 元代时,皇家在武夷山设立“焙局”、“御茶园”生产贡茶。清康熙年间,武夷茶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欧洲人一度把“武夷茶Bohea”作为中国茶的总称。 清 佚名 《武夷山十八景图》之五曲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也描述了武夷岩茶冲泡几杯之后,仍然留有余香的状态: “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一两口,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茶客们特意给武夷山岩茶独特复杂的滋味发明了一词——“岩韵”,称岩茶有“岩骨花香”。花香很好理解,即指茶中氤氲的花果幽香。岩骨则指茶树长在谷壑岩石边,因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的别样风味。 大红袍、白鸡冠、水仙、肉桂......个性鲜明的武夷岩茶香气氤氲,滋味醇厚,极尽武夷碧水丹山“臻山川秀气所钟”的芬芳馥郁。 另有一说,水仙原名“祝仙”,因水吉方言的“祝、水”同音,后遂传为水仙。冲泡起来茶叶香气醇厚,充裕杯盖弧顶;细嗅能闻出清幽花香;入口微苦,而后生津回甘,茶汤滋美浓长。 在品鉴武夷岩茶水仙时,可以感受到其味道的多层次变化,从初泡的鲜明花香到后泡的深邃岩韵,每一泡都有其独特的风味。 武夷岩茶水仙的另一个特点是其余韵悠长,喝后口腔留香,仿佛置身武夷山中,感受自然之美。 肉桂的桂皮香明显,佳者带乳香,香气久泡犹存;入口醇厚而鲜爽,汤色澄黄清澈,叶底黄亮,条索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呈宝色。 肉桂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浓郁的桂皮香,这种香气浓烈而持久,是肉桂茶叶特有的标志性香气。 除了有桂皮香外,还会带有一丝细腻的乳香,这种乳香增加了茶香的层次感,使得整体香气更加丰富多彩。 肉桂茶汤色泽澄黄明亮,清澈透亮,展现出高品质岩茶应有的外观特质。肉桂的香气在经过多次冲泡后仍能保持,显示出其良好的耐泡性。 小种红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诞生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主要产地为福建武夷山。 在红茶香气形成过程中,茶树的品种、气候、季节、土壤和栽培措施以及制作条件的不同,都会对茶叶香气有很大的影响。 此武夷小种红茶,干茶条索乌润,汤色清亮诱人,泡后叶底鲜嫩肥厚,五泡之后甘香依旧。 【普洱小青柑】 青柑鲜爽,普洱馥郁。观复博物馆取【广东新会青柑】及【云南勐海普洱】之味,推出珍馥香华系列——[青柑普洱茶]。 此青柑普洱茶所用果品是夏季采收的新会青柑,果皮饱满,油室均匀密集,果壁完整,不皱不缩,柑香浓郁。 新会青柑的果皮挥发油含量多,有柑类独特的清冽芳香,柑香味浓,微带酸涩,味道爽冽新鲜。 所填普洱茶为来自云南普洱核心产区的布朗山普洱,口感绵顺浓厚,回甘持久。 新会青柑与布朗山普洱组合,增加了茶叶的滋味层次,柑橘的清香与普洱的馥郁相互融合,口感更加丰盈。 青柑沁爽,普洱馥郁,调和出甘鲜丰富的草木滋味。一杯小青柑普洱,即可收获清新沁爽的柑橘果茶香。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