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盛茶道

当前位置: 汉盛茶道 > 制作工艺 > 文章页

春茶盛宴:解锁茶文化多种“打开方式”

时间:2025-05-09 11:20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5 次
中国食品安全网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专业新闻媒体。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家级互联网平台。

一杯好茶背后蕴含着哪些文化?新茶饮风口下,各地好茶该如何“破圈”?日前,全国农业展览馆内,第十八届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热闹举行,一场茶文化的“破圈”之旅就此展开。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制茶技艺,西湖龙井冰淇淋、抹茶蛋卷酥等创意美食带来新的味觉体验,汉服模特大赛、点茶技艺斗茶大赛轮番上演……精彩纷呈的茶事活动让茶文化真正打破圈层界限,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与时代潮流之中。

茶技传承:非遗匠人的默默守艺

“手贴200度的铁锅炒茶,水蒸气‘嗤’地蹿上来,烫得满手都是泡。”湖南农业大学的茶学专业大二学生翁雨博谈起自己刚学制茶的经历,感受颇深,“烫手是最难克服的一道心理关卡,手工制茶的环节无论是杀青还是回锅,手都要摸在茶叶上。水泡破了再起,起了再破,现在终于初出茅庐了。”

展位右侧过道,一口铁锅正冒着热气,观众好奇地围观着。制茶师傅熟练地裸手翻着茶叶,茶香氤氲。

“杀青要猛火快炒,回锅需文火塑形。一人8小时仅能做一斤干茶。”从十七岁便开始制茶的西湖(狮峰)龙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梅有伟,用四十年光阴将“两叶一芽”的采摘标准、“摊放回潮”的时间把控融入肌肉记忆。

不远处的藤茶展区内,湖北恩施州来凤县来凤藤茶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艺琼捧着一壶藤茶芽尖,讲述着土家族“物华天宝”的故事。“七八十岁的老人肩挑背扛有机肥上山,一天只能在光秃秃的树干上采两斤芽苞。”杨艺琼拿着手机,高兴地和记者分享着抖音上自己的采茶制茶视频,“制茶只有从源头实现绿色无污染,才能真正落实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提出的‘好绿茶守护计划’。”

制茶师代际更替,非遗技艺如何传承?令人动容的是,展馆内多个展位上,像翁雨博一样年轻的面孔还有许多。“我们茶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做茶也不光是一门手艺,理论知识储备也很重要。”随后,翁雨博认真地说起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他的父亲、西湖龙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翁力文欣慰地说:“2020年,西湖名胜风景区农业农村局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师傅去传授制茶技艺,开办的第一届手工培训班只有12个人,如今的培训班内有200多人,连十六七岁的孩子都来学习。茶技传承后继有人了,这是我最欣慰的事。”这些故事背后,正是制茶师傅们从“手艺”到“守艺”的传承之路。

产业新篇:茶韵入馔的跨界风雅

“排了好久队,终于买到西湖龙井冰淇淋了!”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刘女士开心地表示,茶博会上的茶周边产品激发了她的购买欲。

西湖龙井冰淇淋的清甜、抹茶蛋卷酥的酥香、茉莉花茶糕点的回甘……来到茶食品展区,一系列茶食品茶香四溢、琳琅满目,引得顾客排起长队,只为体验舌尖绽放的新意。茶食品的创新让人眼前一亮,而茶具、茶服等周边产品同样在展会上大放异彩。

“茶、器不分家,对于喝茶来说,器是茶之父,水是茶之母。好茶必须要有好水和好器,才能把茶的芳香展现出来。”定瓷展台前,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林新军手拿一只琥珀光流转的斗笠盏,讲述茶具的千年历史。从复刻宋代官窑的定瓷,暗藏官帽纹样的“定福杯”,到以花入器的“玉兰杯”,连咖啡勺都化作宋韵文创,传统文化正以更贴近人们生活的方式融入现代文化。

展馆内,“与子同袍,茗动天下”全国汉服模特大赛上,一个个女孩衣袂飘飘,一颦一笑尽显汉唐气象与宋明风雅。承载华夏礼仪的汉服文化与历史悠久的茶道文化结合,为传统茶文化赋予具象表达,让观众得以从服饰、礼仪等维度感受茶文化底蕴。

这些跨界创意,让古人“以茶入画”的雅趣,化作了“以茶入膳”“以茶入衣”的时尚,也让茶文化突破杯盏的边界,浸润日常烟火。正如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名誉会长翟虎渠所说,“文化破圈”已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而茶博会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茶事活动:茶旅融合话未来

五月茶事活动多,各地借助茶业特色,除了举办茶博会、茶文化节等活动,还通过发展茶旅融合项目的方式实现一片茶叶的“破圈”发展。

安徽金寨县打造多元文旅体验场景,设置茶香漫园会、茶园旗袍秀、围炉煮茶等项目;浙江杭州市梅家坞村梅坞茶缘的采茶、炒茶体验及拍摄服务邀请到明星直播,带动更多外地游客前来体验;陕西汉中市镇巴县还启动了网上茶博会镇巴专场活动,带网友“云品鉴”镇巴好茶。

“两千元8泡的西湖龙井明前茶,喝一口头泡茶就值回车票!”河南茶友左先生举杯惊叹。全国农业展览馆内,福州茉莉花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德星的“茶花拼和”表演前,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花瓣与茶叶共舞的瞬间。

评茶赛上专家凝神细品,点茶斗茶赛沫饽如雪,两岸茶人交流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人及游客在一场场精彩的活动中品味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匠人铁锅里的薪火相传,到茶周边产品中的文化密码,再到茶事活动的创新发展,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杯盏起落间热闹精彩的茶事活动,更是茶文化的生生不息。(毛晓雅 周桐)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11 10:05 最后登录:2025-05-11 10: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